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蜡像原来是这样制作的!
蜡像制作很多人一直对杜莎夫人蜡像馆里的名人蜡像如此逼真感到好奇,那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台前走到幕后,看看名人们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吧!
下面是卷福诞生时间……
制作前少不了的测量,通常名人们都要耐心配合完成测量、拍照等数据记录,4、5 个小时都是正常的。有趣的是,杜莎夫人蜡像馆还保留着手工测量这个传统环节,不需要电脑设备,不需要高科技,据说测量时名人们要穿短裤进入测量间,以确保测量得到的数据更贴合实际。
蜡像馆有两组造型师,一组负责身体,一组负责头部,头部制作更讲究谨慎和细致,并且必须做到传神。造型师先在卷福脸上画了无数个小点,然后通过测量每个点之间的距离来记录眉间距、人中长短、嘴角宽度等。
造型师手上有上百个款式的眼珠,一一对比总能找到和卷福眼睛相近的。眼珠采用的是一种玻璃状塑料,瞳孔内的放射状线条都是水彩手绘而成的,甚至细微到连眼白内的微丝血管都要用红色的幼丝线做出来,这样眼睛才会格外神似!
按照记录的数据和拍摄的照片,雕塑师会先用黏土捏出卷福的头部,然后敷上石膏制出头部的模具,在石膏模内灌入热蜡,等到冷却后除去石膏模,蜡像的头部原形就定型了。
肤色至关重要,雕塑师会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和个体自身的皮肤特点,调配出合适的颜色并替蜡像涂上油彩,这种油彩会令蜡像全身呈现一种皮肤特有的透明质感,再根据肌理纹路对色彩进行微调处理,实现逼真的效果。
头部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头发需要手工一根根地植入,然后经过清洗、修剪,实现终定型效果。
再进行脸部妆容的修饰。
躯干初期的制作需要金属骨架的支撑,后期则由玻璃纤维代替。
原来 wuli 卷福是这样诞生的!终于理解各路名人们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为啥那么惊叹了!
制作名人蜡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 3 到 4 个月的时间,现在工艺水平高超,操作方法也更加智能,蜡像制作比起以往相对轻松,这不由得更加佩服蜡像馆的创始人杜莎夫人的技艺了!
杜莎夫人在蜡像艺术上的天赋从她还是个小女孩儿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
杜莎夫人的本命叫作玛丽格劳舒兹,1761 年出生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在她 6 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在法国普鲁士战役中阵亡,两个月后她随其母亲来到住在瑞士伯尔尼的菲利浦·柯提斯医生家,妈妈在这里当管家,而她也在这里长大,度过了整个童年。
身为医生的柯提斯是个制作蜡像的高手,他一直通过蜡像进行人体医学研究。后来柯提斯带着玛丽和她的妈妈搬到巴黎,开始专门从事蜡像制作,他结识了很多法国的贵族名流,为他们制作蜡像,从那时起,蜡像就好像成了名流的「专属」。这时候的玛丽也一直跟在他身边当起小助手,柯提斯也特别喜欢这个聪明有天赋的小女孩儿,把自己掌握的技术都传给了她。
玛丽很快就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完整的蜡像雕刻作品,是她在 17 岁的时候完成的,而她的雕塑模特就是大名鼎鼎的伏尔泰!她的蜡像模特还有卢梭、本杰明·富兰克林……
年轻的玛丽结识了不少法国的上层贵族,她还成了国王路易十六的妹妹伊丽莎白艺术教师和密友,她也因此搬进了凡尔赛宫。
不过原本平静正常的生活轨迹也因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发生了天翻地覆地改变,和王室贵族扯上关系的她难逃断头台,不过在这个时候,她的蜡像手艺救了她,代价就是被迫为被砍头的法国贵族制作「死亡面具」。
在那个战争年代,玛丽的勇气每分每秒都受到大地考验。路易十六 1793 年被处决,在他被埋葬前,玛丽曾抱着他滴血的人头制作蜡像模子,后来路易十六的人头蜡像在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恐怖屋被展出,杜莎夫人制作的蜡像也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见证史。
革命过后 33 岁的玛丽嫁给了 26 岁的弗朗科斯·杜莎成为了杜莎夫人,不过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之后她带着儿子和蜡像从法国来到英国,还组建了一支「蜡像大篷车队」开始巡展,也是由于杜莎夫人的蜡像,更多的英国人了解到了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故事。
蜡像之于杜莎夫人,已不是一份事业这么简单,而是存在于她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符号。
杜莎夫人后一个蜡像则是它在自己 81 岁时完成的,是她自己。
+
微信号:
1780109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