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
打造原创的博物馆核心课程体系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管委会主任姚强指出,基于博物馆的常设展更新有周期、展览的普适性导致无法满足各个年龄段以及展览知识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导这三点考虑,上海自然博物馆近几年将教育作为其工作重心,并且将打造原创的博物馆核心课程体系作为其教育工作的立足点。
对此,姚强通过四个方面对上海自然博物馆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博物馆能为观众提供什么?
首先,博物馆需要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去思考:“博物馆应该为观众提供什么?”或者“博物馆要打造什么样的教育?”如今,人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途径去获取自然知识,而自然博物馆如何从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关键看自然博物馆能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收获和体验。
上海自然博物馆则可以为观众带来以下体验:
主题展览
展览也是博物馆教育的起点。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内容丰富的展品和展览给予观众以自然知识的启蒙。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
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提供不同的自然主题教育活动,以满足各年龄、各知识水平观众的需求,并可以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进行深入学习。
博物馆外的课堂
可以通过微信、增强现实技术、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游戏以及系列书籍,在博物馆外探索自然的秘密。
体验科研
可以通过上海自然博馆的“螺里螺说”视频网站,与自然史研究室的老师进行互动,还可以参加“馆校合作”项目,与科学家到野外观察、做研究。
分享知识
可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官网上创建兴趣小组,与他人分享自然知识;可以参加青少年科学诠释者项目,在博物馆现场与游客分享自己的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博物馆设计
二.博物馆核心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丰富,呈现方式多样,并且涵盖了全年龄段,但这些教育活动的建构并非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一定体系进行架构
1.“3+2”教育体系
展览教育、拓展教育、线上教育、观众调研和人才培养构成了上海自然博物馆“3+2”教育体系。其中,展览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核心。
2.核心课程——自然探索移动课堂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 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展览资源原创开发的系列教育活动,现有57个探究主题,致力于满足3-18岁青少年的体验型、探究性学习需要。并具有以下特点:
·活动主题多元化:内容涵盖动物、植物、天文、地质、古生物等自然科学相关的主题。
·目标群体分众化:受众覆盖亲子低幼、小学低、高年级、初中、高中等各年龄段。
·呈现形式多样化:采用角色扮演、观察记录、主题演示、动手实验等不同方式全方位调动青少年的主观学习动力。
·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活动实践最新教育理念,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形成对跨学科核心概念的认知。
·实施地点灵活化:项目坚持标准化原则,将每个活动制作成独立的教育资源包,使项目不仅能在博物馆内开展,还能进入学校、社区,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自2015年4月开馆以来,自然探索移动课堂累积实施2300余场,服务受众近42000人次。活动信息以精心设计的活动日历的形式传达给公众。
3.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的延伸
以“自然探索移动课堂”为原点,上海自然博物馆做了进一步延伸。
课程整合
整合课程资源,推出绿螺训练营。将围绕同一主题的若干个教育活动串联起来,形成进阶式的系列课程,满足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的需求。
衍生活动
衍生出课程之外的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如自助教育活动“小小博物家”、博物馆之夜、“我的自然百宝箱”、实验秀、科普剧、一起聊聊吧。
科普丛书、资源包
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开发一系列科普丛书,旨在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线上资源
核心课程被改制成各种线上教育资源,如MOOC、VR技术、AR技术、网站-专家来了、微信、APP等。
跨界合作
为进一步拓宽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实施渠道,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包括馆校、馆研、馆际、馆企合作四个方面。
4.开发思路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上海自然博物馆逐步形成了从核心课程出发,延伸到线上、线下各类教育资源的由点到面式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思路,采用了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运作模式。
5.观众评估提供指导性意见
教育资源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展览、教育活动的调研评估,为后续资源的开发、优化提供指导性意见
博物馆设计
三.配套组织管理机制——针对展示教育部门
教育体系的构建还需要配套组织管理模式的革新。主要包括部门架构、馆内外资金渠道、人才培养三方面。
1.部门构架
通过展教部门改革,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立了一只专职研发博物馆原创教育资源的员工队伍,希望充分调动青年运功的创造积极性,为博物馆教育注入活力。
2.利用馆内外资金渠道
通过多渠道资金维持博物馆项目开展。馆内资金主要包括项目(非经常性项目和日常运行经费)和种子基金(总数约20个)。馆外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教委、科委课题,出版、文创基金。
3.人才培养
通过多元化培训,为员工成长提供平台。人才培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教育团队和个人在许多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荣誉。
最后,姚强对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愿景和不足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上海自然博物馆应以博物馆精品课程助力素质教育、以衍生化展教资源分享科学新知、以体验式主题活动激发探究热情为愿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教育课程、技术手段、教育人员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