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你讲解: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博物馆为你讲解: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几个月前,拜读了黄克忠先生《不能再走文物保护工程的老路》文章,本人深有同感,该文不只反映了文物保护项目的实际状况,也道出了文保行业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文物保护项目在理念、方法与实践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逐步完善的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对文物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如何更好地保证文物保护项目效果的有效性、如何将文物保护工程向文物保护项目概念转变,业界一直在探索改进之路。
博物馆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保证依法办事和规范化管理,经常将文物保护项目纳入到本地建设工程管理体系中,从管理体系、管理流程、技术工法、技术标准、费用核算等诸多方面以新建工程标准要求文物保护项目,忽视了文物自身的多样性、个体赋存环境的差异性、保护技术的复杂性,导致许多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究其原因就是文物保护项目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尽合理及技术标准不够细化,管理部门遇到此类问题没有技术制度可依。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以顶层设计为统领,通过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标准改革创新来解决。
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与文物保护项目的比较差异
我国推行多年的工程建设标准对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活动和结果的协调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与人身健康安全以及其他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切是建立在已有的6000多项工程技术标准的支撑下的。但目前文物行业还主要是依靠专家团队的力量,技术标准目前还没有达到大家期望的成熟度。
依据已有文物保护研究及工程案例,可总结出建设工程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价值评估差异、研究贯穿全过程、技术工法成熟度、管理和建设理念等五个方面差异较大。
文物保护项目与现代建设工程的差异比较
文物行业借鉴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实际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以上这些差异表明,文物保护项目无法完全照搬建设工程的体系来管理,文物行业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
发展文物行业管理制度,不能割断历史,不是全新建设一套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的有益成果,扎根本行业、汲取外在养分,依据文物管理的根本制度和已达成共识的理念,进行深化改革和改进。
目前的困境和新时期的新需求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造成技术与经费核定出现脱节
国家的文物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及以《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为代表的规范性技术文件对文物保护项目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在经费方面却经常硬性套用建设工程勘察费用按照总投资比例计算的方法,是典型的没有顾及文物保护的客观情况。
文物保护工程前期勘察和研究投入非常大,这种类似以开药价格核定医院收入的模式导致了前期勘察经费不足,进而影响保护设计方案质量,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
实际工作中,缺少技术标准的支撑
在地方政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下,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为支撑,给管理者和文物保护行业工作者都造成了许多困扰。
自“十二五”开始,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也特别注重了文物保护项目标准化工作,先后发布了若干标准,但离实际需的缺口还比较大。
+
微信号:
17801099661